第一百五十七章 学子们的信-《女魔头和她的废柴太子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第一步,茶馆里不知是谁不小心说漏嘴,说是试卷的复查竟真的查出了问题!然后众人皆是一副“我早知道”的表情。大家要这位再说,这位却使劲儿推脱,不肯多言,将欲拒还迎演绎地恰到好处。

    然后当晚便有举子说自己贡院扫地的亲戚喝多了,不小心透露给他,竟然真的有人舞弊!紧接着一夜之间,一传十十传百,学子们不出意外也都知道了,大家群情激愤,发动所有力量打探,结合瑞王府被围,各种传言与猜测,一时间充斥了整个京城。

    三人成虎,不过一日,这传言便几经膨胀,同元靖当时的情况几乎一模一样。

    只是此次学生和举子虽然愤慨,却没再聚集游行,而是联名写了封信,一同递到了御史台。

    这联名信写的言辞激昂,十分令人动容。大意是大宣朝二百多年,多少名臣将相,皆是选自恩科。学子们寒窗苦读多年,为的便是这一刻。此处着重描写了诸多学子如何如何艰辛,如何如何不易。

    煽情够了,便开始强调科举的意义,科举从四年一度,改成如今的两年一度,为的,便是选拔人才为大宣所用,关乎国本!此处将几位为大宣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拉出来溜了溜,做了个案例。

    例证够了,便是谴责。谴责一,考官选择欠考虑;谴责二,贡院安全纪律欠考虑……十项罪状掷地有声,说得礼部无地自容,各个想回炉重造。

    谴责最后,引用古人言:

    “刑过不避大臣,赏善不遗匹夫。官不私亲,法不遗爱,上下无事,唯法所在。”

    这信在御史大夫手里转了一圈,不敢怠慢,直接递到了武帝面前。

    武帝苍老的面庞,对着此信,止不住双手颤抖,想起自己年少时的雄心壮志,他连声叹气,觉得这些年,当真是老了。

    “这写信之人……”

    同一时刻问出这问题的还有元靖,他看着这信竟也难免热血沸腾。

    就连明若楠一个不爱看文绉绉话的人,读着此信却也觉得内容深入浅出,十分受感染。

    “回主子,这写信的人您也见过,正是那日在大理寺门前的一位太学生。

    “王文斌?”

    明若楠激动地直接蹦了起来:“铁定是他,我当时就觉得他特别有风骨,文人就该是他那副样子!”

    元靖微微眯着双眼,望向明若楠,皮笑肉不笑道:“文人该是你相公我这样子才对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