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早上出门,天黑就能回家?” “做得好,还能吃上肉!” 这是什么神仙待遇啊! 是不是真的? 想去。 在二狗子等“宣传员”的极力宣传下。 两天后,第二批蓟州百姓抵达漠城。 总算约两万人。 “将军,这两万人都要发衣服,发粮食吗?” 萧策拿着长长的名单看了一遍。 “发,先发衣服和鞋子。” 池棠买了一大批保暖衣物和鞋子送过来,工业园区邻居们的衣服库存就指望她消耗了。 保暖衣服的库存还有20多万件。 布鞋,帽子,围巾还有10几万的库存。 另外,有一家做泳衣的,濒临破产,实在经营不下去。 在池棠的要求下,重新换了生产线,改做棉被和褥子。 现在已开始量产。 而且池棠还投资了钱,成了改装后的棉被厂幕后老板。 至于食物。 “按照之前的规矩,干活就发。” 五成粟米加上两成玉米碎、两成麦麸和一成冻干蔬菜,熬煮成粥。 抗饿,也有营养。 给百姓发的干粮也用这个比例。 “城外土地化冻,现在人手充足,春耕要准备起来了。” 又是三天后。 第三波蓟州百姓来了四万人。 几乎一半的蓟州百姓都来了。 除了普通百姓,还有一些士族也跟了过来。 作为士绅家族,难免有眼光长远的人。 他们通过各种消息渠道,了解现下的形势,知道蓟州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有战乱,提前做出了反应。 士族们来的同时,也带来了大量的文人。 有了文人,学堂就能顺势开启来。 现代的教育机制,萧策想学。 但没那么容易。 用阿棠的原话说:“现代科技,是几百年的文化变迁累积起来的。” “直接套用到古代,不现实。” 就拿热武器机关枪来说。 “火药配比,枪身成型,需要用到化学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