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十一章:反击,正义之师正血战-《亦凌霄》
第(2/3)页
这位老人家经这一场风波,更加老了不少。
万长胜说:“徐师父,既然官公子应承下来。你在我这多住些日子,有了回执再走不迟。”
“年轻人血气方刚说话过头,你也不用往心里去。待我回头一起劝劝他们二人,总是要欢欢喜喜地办成喜事才好。你先去休息,我回头就来。”
徐师父抹着老泪,苦苦地离去。
江湖走一辈子,还是身在江湖中。辛酸苦辣,惟亲历者知。
万长胜惊问:“俞总兵不是才出狱,又下狱了?这位大侠大人,一生与监牢有缘,进进出出的几多回了。但愿吉人天相还一样没有事才好。”
严飞鹄说:“暂时在总督衙门闲着。这一回有实证指控,他这个通倭纵敌罪名可是扎实,只怕难过关。”
官小意嘴巴张的可以放下好几个鸡蛋:
俞大侠纠缠不休要收徒弟,幸好自己总算难得聪明一回。通倭寇这大罪,株连九族起来,我第一个就要倒霉。
俞大侠果然有出人之长处:论给人毒杀追杀之惨,准师父远远不如我。论坐牢嘛,徒弟可就及不上准师父了。
还不是一家人,早进了一家门,多灾多难的一对准师徒。
万长胜慨然说道:“通倭纵敌?开什么玩笑。只怕上达天听,皇上也绝对不信。这又是谁诬告?”
严飞鹄说:“不该你打听的,少说。”
他看着官小意,说:“这事据说与你有干系。”
岂止有干系?
官小意平生第一次有了青春的冲动,就是因这事而发。
只是那个人此时已经在去往台州途中。
“难道是和严将军有关?他又害人哪?”官小意对这位老伙伴是绝望到底。
一个人专门干坏事,人才难得啊。
所以官小意想也不用想,一猜就他了。难道他害不成徒弟,改道害准师父去了?
什么是人品,一猜就是你。
“与他无关。他也刚知道,还怕你误会呢。”
“堂叔一大早来找我,说听了你的劝今后要做些正经事;更记起英雄签所言,可不能是多少处留下嘉名了。”
“他也正四处找他的于副将,估计不多久会来跟你讨主意了。”
“这事从来与严家无关。阁老是从不欲天下大乱的。别人胡说,官兄不会相信吧。”
严千户严正申明。只怕官小意不信,哦,不对。更担心内堂之人不相信。
官小意诚恳地说:“这些大事我不懂的。有人说老首辅恩宠无迈,年事又高,是不会有什么不妥之举的。”
“这个人说的话从来不会错。”
阿雪威胁利诱,让他不可再想过去的事,他信誓旦旦,实际死不悔改。
严飞鹄讶异地看他一眼:这些话官小意是没水平说的来滴。
却不知跟他说的人是哪位?一言即透,实在利害。
严飞鹄微微向里面飘一眼,这回他可猜的不对。
这话不是阿雪说的。
我们现在明白:严飞鹄为什么一早赶到,恰恰救了官小意。
绝非偶然,纯属巧合。
这年青人是为了救严家上下来的。
俞总兵的事一出再出。早晚牵连到严家一派,严飞鹄是要向堂里的人表明这事与严家无关。
他和官小意相差无几,能力心智,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?
官小意又说:“俞大侠又怎么办?总不能又让他受不白之冤。可是写文书的人已经死了,可没人能让死人开口说自己诬告。”
严飞鹄更吃惊,不禁问了一句:“你是如何知道这一切?凭空说他人是诬告。”
官小意知道自己又没守住口,偷偷向里面瞄一下,再也不说了。
严飞鹄又说:“第二件事。徐明山得了王家姐姐已经撤兵退走,海盗船队已经远去海上。”
这是好事。
第(2/3)页